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优秀学子

为真理而努力拼搏,为探索而不断奋进——2018-2019年度冠之奖学金获得者范嘉琦


发布时间:[2019-11-11]   点击数:

环境1803-41826080-范嘉琦-生活照1_副本.jpg

范嘉琦,女,2000年10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2018级能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2018-2019-1学期和2018-2019-2学期取得专业第一的成绩,曾获得过校运动会女子200米跑奖项,废物利用大赛三等奖,人民一等奖学金等奖项,同时担任环境1803学习委员,校学生会网络部干事,勤勤恳恳为学生服务。

来到北科是我最为幸运的一件事,我学习那么多年,一直在考虑着一些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最后有什么不同,我到底以什么作为学习的动力,我能为个人、集体、社会带来什么,而正在北科的这一年中让我看到了问题的答案——为真理而奋进,为探索未知而不懈追求。感谢老师同学,让我在北科看到无限生机,让我从对未知的敬畏转而变为对未知的探索。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生常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及方法,虽然大一是大学的开始,但是它也是大学最关键的时刻,是基础的夯实,是根基的稳固,我个人对于大一一年还是十分看重的。学习需要的是不仅仅是眼睛看,更得是脑子想,像平时不在意,考前刷夜的行为我是比较嗤之以鼻的,这种“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顶多叫做“记”。我所理解的“学”是平时的日积月累,在于课堂的认真听讲;在于课后习题的独立思考;在于对知识的整理总结。很多人认为依靠考试周的“拼命”刷题就可以考到不错的成绩,这种想法实在不可取,这样的做法追求的是不挂科,但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显然是不行的。这里兴趣就起很大的作用了,它让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保持高昂的激情;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我看来:追求自己所感兴趣的、喜欢的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

竞赛——为谁辛苦为谁甜

环境-1803-41806080-范嘉琦-_副本.jpg

高中的时候便开始接触竞赛,自己是一个很喜欢钻研的人,高中曾获得过化学竞赛国奖和一项国家专利。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的同时自己也积极地去接触了解一些竞赛,大一上学期,在导师的介绍下我加入了一个研究生的团队参加了挑战杯——抗生素菌渣处理与干化,自己一方面补充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跟着学长学姐们走进实验室做实验,这次经历让我了解到大学的竞赛更为专业更为辛苦。大一下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废物利用大赛,这算是自己大学第一个正式参加的竞赛,从提出想法到最后实现,每一步自己都想着尽善尽美,好几个晚上在机电楼的地下室熬夜制作、修改、调试、再修改,尽管比较辛苦,但看到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一个个零件最后组成了满意的成品,这份成就感还是很值得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们的作品——空中花园获得了校三等奖,尽管这不是最高奖项,但却是对自己付出的肯定,也让我明白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除了科技竞赛,体育竞赛方面自己也是积极参加,在大一下的运动会,我获得了女子200米和4*100米两项奖项。竞赛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最后收获的喜悦,让自己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环境-1803-41806080-范嘉琦-2_副本.jpg

工作——为学生服务

我个人认为在大学中只有学习是万万不够的,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在大一上学期毫不犹豫便竞选学习委员,为班里同学答疑解惑,为他们整理重点资料,为他们寻找各种有用的资源,无论你帮助的是哪一方面,我都会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说真的,在大一一学年我最满意的不是我拿到的专业第一,而是我们环境1803班的年级前五大满贯,是我们环境1803的大一上学年零挂科率,是我们环境1803综合成绩稳居第一。1803是我心中不灭的星。

同时,我个人比较擅长图片编辑与网页设计,编程基础也相对良好,于是我在大一下学年参加了校学生会的网络部,负责阳光晨跑的数据管理和校学生会的官网的维护,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小程序编写的培训,为校学生会设计新的小程序,网络部比我想象的还要累,我们经常和部长学小程序到深夜,整理数据到眼皮打架,但是这些都比不过最后我在阳光晨跑上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名字,看见自己的所管理的平台正常运行,还是很具有成就感的,小小的一个平台装载着校学生会的“为学生服务”的信念,我为学生服务,我为学生工作而达到了自我的提升。

写在最后

探索真理的路是无限的,我对于未知的渴望也是无穷的,学海无涯,真正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手中事,沉下心来做,自己决定的路要去认真对待,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好。同时,大学里自立自主最为重要,资源与机遇都是自己去寻找的,这是我一年来的感受,自己想去提升就得去付出,自己想要机会就得去主动出击,大学生“大”在自我。

最后,大学的学习并不是想象中的困难,大学的生活也不是想象中的轻松,达成多方面的平衡才能达成大学生活的一种和谐状态,当然,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苦难与担负的背后总会有行云流水般的明天。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010-62333757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