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能环学院举办“研途有你·导学同行”导学互动沙龙

为进一步汇聚全员育人合力,助力构建学院“导学思政”育人模式。5月29日上午,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首场导学沙龙在科技楼1001举办。环境系教师施春红、周晓琴,热能系教师王存海、硕士生辅导员马静以及15名学生代表参与此次沙龙。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与会师生根据主持人给出的导学关系案例开展交流。

师生们围绕案例“学生入学近一年,感觉自己没有学会什么,每次和导师交流时都感到十分焦虑,生怕导师对自己不满意。”展开热烈的讨论。

学生代表郑凯首先表示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是不一样的,遇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去行动是抵抗焦虑的一个好办法。李洋同学认为焦虑情绪在科研中很常见,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我效能感。阳帆同学则表示案例里的同学不应该盲目焦虑,不管是从朋辈中汲取力量还是主动找老师沟通,都是对抗焦虑的方式。

周晓琴表示,单从案例里其实能看出来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事情的人,他没有自己主动去找导师聊进度,同学们在科研和学习中还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施春红表示,每一位研究生导师其实都会给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并鼓励同学们放下负担去接触世界。王存海表示,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差异,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看到学习效果。

师生们围绕案例“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希望有更多体验,老师布置的课题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没有太多动力去做课题,课题进展缓慢。”继续进行讨论。

施春红表示,人生有很多个阶段,同学们要找准每个阶段的定位,明确每个阶段该干什么,什么是重点,尽力每个阶段都给自己复盘,要允许自己有情绪和状态上的波动。王存海表示,同学们在发展个人兴趣的同时应该先把当下的工作做好,高效合理得安排好研究生主要任务,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周晓琴表示,老师和学校永远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她鼓励同学们要增加对自己导师的了解和课题投入时间,最终往往能在课题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与会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案例中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并分享了自己的导学小故事。王咏涛表示自己在读研的同时还担任大二年级学生的辅导员,对于课题和科研,很多时候会有心力交瘁与力不从心的情况,但他的导师经常引导他减轻学业与工作无法平衡的无奈与压力。殷玮泽分享了与导师相处过程中的小故事,表达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不要活在对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的焦虑里,去做就总能学到什么,有所成长,并希望这种参与感满满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体验,让同学们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术乃至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崔高峰说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去做了才发现,就算是做不感兴趣的课题也会有其他综合能力的收获。席巍巍说他关于课题、就业与兴趣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李思淇说这次的沙龙启发她把过去对自己固有印象打碎,重新塑造一个"能做好一切"的她。

最后,三位老师寄语同学们要带着爱与自信,享受当下,学会爱自己,同时也给身边的人带去爱,一起快乐地成长! 辅导员马静介绍沙龙筹办概况并表示此次沙龙是我院研究生培养与导学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性尝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导师与学生在更合适的时机与情景里通过导学互动沙龙建立联系,筑造维护与平衡导学关系的桥梁。

导学互动沙龙作为学院“导学思政”育人模式探索的重要活动,不仅有助于导师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变化与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而且有助于融合导师育人与日常思政工作,实现育人工作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