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优秀学子

优秀学子事迹——国际交流王雪梅


发布时间:[2019-05-31]   点击数:

王雪梅,女,汉,1989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可持续环境卫生排水技术,师从李子富教授,2019年1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教育经历】

2008.09——2012.07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   学士

2012.09——2019.01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博士(硕博连读)

【工作经历】

2019.05——至今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师博士后

【获奖情况】

2016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

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本人自述

本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父母薪水微薄,但始终倾尽全力支持和鼓励我学习上进。因此,我始终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信“天道酬勤”。并且在奋斗的路上,有幸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更加认识到探索无穷、学海无涯,并决心在科研的路上继续向前。2008年我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受李子富教授等多位优秀老师的教导,培养了我对环境工程这一学科的浓厚兴趣,并以绿水青山为己任,产生了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本科毕业后,我继续申请了硕博连读,光荣地成为了科大的博士生,在环保事业和科研道路上不断奋进,砥砺前行。

夯实基础 做好理论研究

我的博士课题源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高含氮物料的沼气工艺优化及绿色肥料的制备技术研究》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燃气关键技术研究与科技示范项目《多元物料中温高效联合厌氧发酵技术研究》,与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分别针对典型农业废弃物中的木质纤维素类物料、高氮含量物料和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甲烷的特性与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强化技术,为厌氧发酵的发展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毕业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英文论文,其中3篇为SCI一区的TOP期刊论文,1篇为SCI二区期刊论文,1篇为ISTP收录的会议论文;以第二作者发表1篇SCI一区的TOP期刊论文;申请两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已授权一项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净化与提纯沼气的装置及其工艺》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动调控碱度预防厌氧混合发酵酸化的装置》。

注重实践 强化学用结合

在攻读博士期间,我积极参加在科大或清华等其他高校举行的学术讲座,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向前辈学习、与同行交流,了解行业前沿科学技术动态。先后参加了北京国际环境技术研讨会、国际环境增值能源会议、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十二五期间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与模式总结研讨会等课题相关领域的重要会议。并分别在2016年北京国际环境技术研讨会、2017年国际水协(IWA)污泥处置技术专题研讨会(英国伦敦)、2018年中奥高含氮物料厌氧发酵技术研讨会上进行了英文学术报告。

了解前沿动态的同时,我也注重培养自己对工程实践的了解,参加了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与农业部组织的沼气工程从业人员专项技术培训。并对德清源大型鸡粪沼气工程、三元金银岛牧场牛粪沼气工程、留民营鸡粪沼气工程、海南澄迈神州车用沼气工程、奥地利Gösser沼气工程和Zwentendorf沼气工程等国内外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开展现场调研与学习。

博士期间,我参与了中国第一台沼气深冷提纯中试装置的研发工作,与德国工程师合作设计沼气深冷提纯项目。实地调研考察,具体地参与设备购置和施工等各环节,更加拓展了我对实际工程设计和运行的认识和理解。

在具备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参与了海南神州沼气工程的全面技术评估工作,通过市场调研、政府合作、工程技术考察等全方位地了解沼气工程的各个环节,对产学研的结合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与思考。

此外,我对实际工程设计制图技术也一直进行着持续地学习和实践,先后参加了多个项目的工程设计和制图工作。

对工程设计与运行的了解,让我受益颇深,拓宽了我的研究思路,更明确了我的研究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加强交流 实现合作共赢

我的博士课题是在北京三益环保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瑞典Bioprocess Control Sweden AB公司的支持与协助下完成的。通过信息与技术交流,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合作能力,也在科研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多方共赢。

我在博士期间参与了两项国际合作项目,《有机废物混合发酵工艺优化和沼气高值利用合作研究》和《高含氮物料的沼气工艺优化及绿色肥料的制备技术研究》,主要负责试验研究工作以及与外方科研人员的交流工作。2017年10月至2018年01月,我前往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BOKU)的IFA研究所进行了4个月的交流学习。在合作导师Werner Fuchs教授的帮助下,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总结期间的研究工作,我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篇SCI一区TOP期刊论文。此外,我还作为第二作者,与合作导师共同发表了1篇SCI一区TOP期刊的综述论文(影响因子:9.184),介绍了中国和欧洲的鸡粪厌氧发酵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访学期间,在导师和同事的帮助与陪同下,我参观学习了多个欧洲沼气工程。在与同事的交流合作中,不仅提升了英语交流能力,还更全面地了解了欧洲文化,拓宽了视野与思维。

从本科到博士,回首十年的北科生活,我从地图上一个偏远的角落走进祖国的心脏北京,在这里学习、成长、成家。山长水阔,终成岁月静好。我是幸运的,有良师引路,有家庭后盾,我在期间自由探索,虽有挫折沮丧,仍不忘初心,保持着对科研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十年的北科生活也让我继续坚持了对阅读的热爱,博士期间在科研工作之余仍能保持每年60~80本的阅读量。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么书籍就是我科研的加油站。

2019年1月,我圆满地完成了博士阶段的研究任务,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也不得不挥泪暂别母校。我深知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与对科研的热爱,于是,我参加了学校的面试,被聘用为教师博士后。山长水阔,我希望能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奋斗,同时,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热情与母校赋予我的知识经验去启发和培养后辈莘莘学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将继续坚持梦想,勇于开拓,努力前行!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010-62333757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